?不銹鋼外殼鈑金加工后,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核心是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去除表面的凹凸、劃痕、氧化層等缺陷,使表面更光滑。具體處理方法需結(jié)合加工后的初始狀態(tài)(如是否有毛刺、氧化皮、加工痕跡)和目標粗糙度要求選擇,以下是常用的處理方式及適用場景:
?

一、物理打磨拋光類(適用于去除機械加工痕跡、提升光滑度)
通過磨料或工具的機械摩擦作用,逐步細化表面紋理,是降低粗糙度最常用的方法。
1. 砂光(粗磨)
作用:去除表面氧化皮、激光切割 / 沖壓后的毛刺、較深的劃痕或焊接痕跡,為后續(xù)精細處理打底。
工具與參數(shù):
砂帶機、角磨機搭配80#-400# 砂紙 / 砂帶(粗砂 80#-120# 用于去厚氧化層,中砂 180#-400# 用于細化表面)。
打磨方向需一致(如沿長度方向),避免交叉劃痕導(dǎo)致粗糙度升高。
效果:可將初始粗糙度(如激光切割后的 Ra6.3-12.5μm)降至Ra3.2-6.3μm。
2. 精細拋光(精磨)
作用:進一步消除砂光后的細微劃痕,提升表面光滑度和光澤度,適用于裝飾性外觀件。
工具與參數(shù):
手持拋光機、布輪搭配600#-2000# 砂紙或拋光膏(如白蠟、綠蠟,粒度越細拋光效果越佳)。
先使用 600#-1000# 砂紙去除中砂痕跡,再用 1500#-2000# 砂紙配合拋光膏精拋,直至表面無明顯劃痕。
效果:可將粗糙度降至Ra0.4-1.6μm,甚至達到鏡面效果(Ra≤0.2μm)。
3. 拉絲處理
作用:形成均勻的直線或螺旋紋理,既能降低粗糙度,又能掩蓋細微劃痕,兼顧美觀與實用性。
工具與參數(shù):
拉絲機(手動或自動)搭配百潔布、尼龍輪或?qū)S美z輪,沿單一方向摩擦表面。
常用拉絲目數(shù)為180#-600#(目數(shù)越高,紋理越細,粗糙度越低)。
效果: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在Ra1.6-3.2μm,適用于家電、電子設(shè)備外殼等需低調(diào)質(zhì)感的場景。
二、化學處理類(適用于超光滑表面或復(fù)雜結(jié)構(gòu)件)
通過化學溶解作用去除表面微觀凸起,實現(xiàn)均勻光滑,尤其適合形狀復(fù)雜、難以機械拋光的部位。
1. 電解拋光
原理:將不銹鋼工件作為陽極,放入電解槽(電解液多為磷酸、硫酸混合液),通電后表面微觀凸起處因電流密度高而優(yōu)先溶解,最終形成平整光滑的表面。
優(yōu)勢:
可處理復(fù)雜結(jié)構(gòu)(如異形孔、深槽),無機械拋光的死角問題。
拋光后表面形成鈍化膜,提升耐腐蝕性。
效果:能達到Ra0.025-0.8μm的超高精度,甚至鏡面效果,適用于醫(yī)療器械、高端儀器外殼。
2. 化學拋光
原理:將工件浸入酸性拋光液(如硝酸、氫氟酸混合液),通過化學反應(yīng)溶解表面粗糙層,操作比電解拋光更簡單(無需通電)。
局限性:拋光效果略遜于電解拋光,粗糙度一般降至Ra0.8-3.2μm,適合對精度要求不極致的批量件。
注意:需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,避免過腐蝕導(dǎo)致表面過薄或出現(xiàn)麻點。
三、其他輔助處理(提升效果或保護表面)
去毛刺與倒角
鈑金加工后(如激光切割、折彎)的邊緣易產(chǎn)生毛刺,需通過電解去毛刺、磁力研磨或手工銼刀處理,避免毛刺劃破后續(xù)拋光工具或影響手感,間接保證表面粗糙度的均勻性。
鈍化處理
拋光后的不銹鋼表面易沾染雜質(zhì)或氧化,可通過硝酸鈍化或鈍化膏處理,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,既能保護光滑表面不被二次污染,又能增強耐腐蝕性,維持低粗糙度狀態(tài)。
超聲波清洗
拋光或化學處理后,表面可能殘留磨料顆粒、拋光膏或化學廢液,需用超聲波清洗去除,避免雜質(zhì)嵌入表面凹坑導(dǎo)致粗糙度反彈。